聰明的東西
作者 | 李水清
編輯| 沙漠之影
智慧網3月29日報道,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百強看中國》走進浙江省新昌縣,參觀知名新材料企業新和成與曠視科技聯合打造的智能倉庫,并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這一AI技術滲透物流行業的標桿案例。
30米高的智能立體倉庫里,沒有人工搬運,而是一個又一個物流機器人在自動前進,搬運著比自身大得多的貨物。 據說整個倉庫的效率可以提升100%,而且成本至少會降低。 一半。
正當“數字中國”大幕徐徐拉開之際,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正在加速,曠視科技已在這里深耕近六年。 憑借著近500個智慧物流項目的積累,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曠視物流事業部負責人徐慶才近日與我們聊了行業關注的關鍵問題。
唐文斌(左)、徐慶才(右)
1、整個倉庫效率提升100%,智慧物流案例上央視
今年春天一到,唐文斌、徐慶才就開始了一輪市場考察。 在走訪了廣東、江浙、西北等多位客戶后,他們表示明顯感覺到“行業的春天來了”。 此時,3月12日,曠視機器人與新和成聯合打造的智慧物流項目登上央視財經新聞,成為被央視“蓋章”的行業標桿案例。
節目中,唐文斌講解了他的新一代托盤解決方案——智能托盤四向車系統。 它是一款“可以在貨架上運行的AMR機器人”。 車身僅125毫米卻可承載1噸至1.5噸貨物,可進一步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30%,節省電力50%以上。 特別適合冷庫、新能源等運營場景。
新和成新場基地總經理表示:“采用智能倉庫后,實現了物料進出庫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倉庫管理數據與業務軟件數據的自動對接,實現了倉儲作業的智能機械化。據悉,該方案促進整體倉庫效率、存儲能力、信息追溯效率提升100%,同時降低總運營成本50%。
事實上,這并不是曠視智能托盤四通車第一次出現在央視。 去年年底,央視新聞聯播也出現過類似的項目計劃。 當前,實體企業面臨需求多元化、訂單實時履行、商業模式加速迭代等挑戰。 客戶對智慧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趨于靈活、智能化,成為智慧物流賽道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
縱觀我國物流行業國情,隨著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通過機器補充物流行業勞動力已成為大勢所趨。 中商產業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社會物流總成本為17.8萬億元,占GDP的14.7%。 在此背景下,物流倉儲移動機器人市場大幅增長,成為數實融合進程中的代表性產品。
2、AI進入物流倉儲“深水區”,“知識”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徐慶才表示:“十四五以來,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政策、市場、技術都開始回暖,物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真正的企業已經開始去偽存真?!?/p>
首先,與以前很多企業做智慧物流只是為了示范不同,現在,客戶真正利用智慧物流系統來獲得價值。 他們開始追求高ROI的真實經濟價值,有降本增效的真實業務需求,期待解決方案的快速實施和真正交付。
例如,在冷鏈倉儲領域,曠視科技的冷庫集約化倉儲解決方案幫助冷鏈地產領軍企業——融通萬維降低了鄭州經開冷鏈園區的綜合能耗。 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參考樣本。”幕后核心是,該項目在不增加倉庫面積的情況下,與傳統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相比,倉儲容量增加25%,整體能耗降低35%消耗,運營效率提升了30%,項目實施周期也縮短了30%,讓團隊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不少傳統行業龍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引進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物流技術和產品解決方案,打造示范項目。
例如,在新材料領域,知名企業紫辰科技聯合曠視科技推出了全柔性密集存儲解決方案在負極材料行業的首次應用。 據稱,該方案直接提升存儲容量500%,運維成本降低40%。 在這個項目中,總經理表達了積極主動的轉型意向:“我們非常愿意擁抱自動化、智能化的新技術,為鋰電池行業的加速發展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p>
做出示范項目并不是物流數字化轉型的終點。 很多龍頭企業都會多次回購,從點到點覆蓋整個物流體系。
比如在醫藥領域,國藥控股四年內與曠視科技合作四次。 副總經理表示:“一體化的軟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國藥廣州物流中心無縫升級,生產不耽誤一天,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優化了管理?!?據悉,該項目促進整個倉庫的效率提升25%,基于AI視覺技術的解決方案將單個訂單的審核時間從150秒縮短至57秒,員工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原來的單日工作量小時。
人工智能正在進入物流倉儲的“深水區”。 徐才慶表示,曠視機器人深耕這一領域近6年,逐步確立了新一代物流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地位。 已簽約項目470余個,落地食品冷鏈、新能源原材料、醫藥等不同行業。
談到行業需求的變化,徐才慶認為,前沿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應具備行業聚焦、方案產品化、軟件模塊化、硬件標準化的特點。 在方法論上,徐才慶指出,“知識與創新”是解決自己物流業務問題的出路。
3、先加后減,曠視智慧物流聚焦核心能力圈
隨著AI物流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曠視科技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唐文斌在媒體溝通會上分享,人工智能賦能的物流場景大致分為三個層面:感知、決策、執行。 曠視解構智能倉庫的模塊化,以托盤單元、箱體單元、件單元、貨架為基礎,為搬運作業的各個環節提供自動化模塊。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各個模塊相結合,形成相應的智慧物流產品和解決方案。
回顧曠視六年來的發展歷程,從軟硬件產品群、行業標桿項目、核心產業和產品,經歷了“從加到減”的過程。
據悉,曠視已形成3A智慧物流解決方案(AS/RS+AMR+AI),主要包括三部分:
1、AS/RS:可選擇四路小車存儲系統,或堆垛機系統、輸送系統實現立體存儲,系統穩定可靠;
2、AMR:完成P2P點對點搬運、G2P貨到人揀選、G2R貨到機器人揀選等,靈活智能;
3、人工智能:領先的人工智能底層技術,主要提供平臺技術、核心算法等,包括視覺算法、調度算法、機電控制算法等。
AI視覺技術正在集約化倉儲物流場景中發揮作用。 以曠視AI堆垛機為例,它就像給堆垛機加了眼睛,支持檢測巷道內的活物和異物、盤點整個托盤、檢測裝載平臺上的移動物體等功能,促進更智慧的管理和更高效的運營。
談及對未來技術演進的思考,唐文斌坦言,實際場景與理想場景還是有差距。 例如,自動叉車的行駛速度比真人慢,機器的行駛路線是水平和垂直的,靈活性不足。 自動化系統對需求的理解相對嚴格。 這些問題也將成為AI賦能物流行業的新機遇。
面對當前大型模型帶來的AI新趨勢,唐文斌透露,曠視科技在大型視覺模型領域已經深耕多年。 未來,人工智能將從兩個維度影響世界:數字世界(AI in)和物理世界(AI in)。 后者包含了前者,而曠視科技更注重擁抱后者的AI技術新浪潮。
結語:AI賦能物理世界,智慧物流進入“深水區”
目前,以易為代表的生成式AI技術正在帶來新的浪潮,但這類技術主要影響的仍然是數字世界,比如社交娛樂、在線客服、文本編輯等。物理世界的各行各業,需要從“感知-決策-執行-反饋”的全鏈條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更多可能性。
作為數字與現實融合的前沿領域,智慧物流的實施正在進入“深水區”。 從央視財經新聞上的智能倉建設案例,到曠視高管對行業和業務布局的洞察,我們看到客戶更加注重實際投資回報,開始積極尋求轉型和回購計劃。 下一步,推動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從1到n”的覆蓋和落地,成為更加關鍵的問題。

全國服務熱線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