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ERP供應鏈模塊包括采購-倉儲-物流三個模塊。 本文從訂單采購、供應商供貨、倉儲三個方面總結了采購-倉儲中采購-倉儲流程的系統設計。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商ERP供應鏈模塊包括采購-倉儲-物流三個模塊。 本文對采購倉儲中采購入庫流程的系統設計進行了綜述。
對于倉儲部分,與WMS相比,ERP系統更注重數據的上下游流通,因此更注重記錄結果; WMS更注重提高倉庫運作的效率,所以我在這個模塊的關注點傾向于描述倉儲流程與采購的關系何時出現異常。
整個采購倉儲流程涉及5個內外部角色:運營+采購+倉儲+供應商+財務。
運營(或銷售等業務部門):根據銷售訂單和補貨效率生成請購單,提交采購采購:負責下采購訂單、處理采購異常等貨物采購倉儲包括倉儲:收貨、質檢人員、上架 根據企業組織架構,負責貨物數量和質量驗收及上架財務:將采購訂單與供應商進行結算、付款
我將分三個模塊來描述這篇文章:下采購訂單、向供應商供貨和倉儲。
1. 下采購訂單
采購5r原則: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價格從適當的供應商處買回所需數量和質量的商品。 在這個環節,操作負責時間和數量的控制; 買方負責價格、供應商和質量控制。
下達采購訂單有 2 個步驟,即生成請購單和下達采購訂單。
1. 購買表格
采購訂單一般由操作發起,需求向后推供應。 結合銷售訂單和補貨效率,確認是否需要補貨,避免斷貨、斷貨。
采購訂單的內容包括:
1) 采購產品及數量
數量主要從兩個方向考慮:
一是供給側。 商家準備這批貨需要多長時間,即商家需要配置備貨規則,包括采購、質檢、物流(分為2次直接發FBA或海外倉作為中轉)倉庫)、安全天數、補貨頻率等。
二是需求側。 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批貨要賣多久,可以由商家自己配置,也可以通過過去的訂單動態計算。 還有銷量出現異常波動,商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去噪,比如黑五網。 一流活動促銷的超額銷售。
2)預計到達時間
在亞馬遜ERP中,操作會將到本地倉庫的時間按預計到FBA倉庫的時間倒轉。
3)預期對應渠道
提前將商品綁定到渠道(平臺、線下),后續發貨只能發往該渠道的訂單。
4)到達倉庫
倉庫按照用途分為2類,本地倉(海外倉)和中轉倉,分別對應2條路徑:
貨物被送往當地倉庫儲存。 貨物發往當地倉庫之前,中間有一個中轉倉:跨境電商企業可能有多個主體公司,比如大陸企業進行采購,香港企業進行銷售,中轉倉涉及跨境公司多個實體的移交; 或分散整合貨物以節省物流成本。 2. 采購訂單
采購訂單貫穿采購和倉儲的整個流程,上游是請購單和補貨建議的整合(系統根據配置策略自動生成)。 例如,同一供應商、同一到貨倉庫的多張請購單可以合并為一張A采購訂單; 后續貨物入庫的向下記錄管理,如處理異常收貨、質檢等。
1)內容
除了采購訂單帶來的產品、數量、預計到貨時間之外,還對供應商和倉庫進行額外的處理。
①供應商
按照渠道分為1688等線上采購和線下采購。 采購處理前需要在ERP中進行供應商信息管理。
選擇供應商的采購標準:首先,你需要能夠提供你想要采購的商品,同時還要參考價格和質量。 價格包含產品價格及其他費用(物流),可在ERP中發起供應商詢價; 質量包括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是否穩定(交期是否頻繁調整,質檢合格率是否一直較高)、準確性(數量和到貨時間是否符合要求)期望)從兩個維度考慮。
② 倉庫
如果是與ERP對接的第三方倉庫,買家選擇倉庫后,會通過第三方倉庫API調用倉庫空缺,確認是否可以入庫。
2)改變
采購流程的變更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處理:
手動創建變更單:調整采購訂單金額、產品數量、成本等。 拆分訂單:采購訂單的產品總數量不修改,但供應商可能需要修改。 如果需求量大,單一供應商供貨不及時; 交貨時間和價格的平衡,緊急的貨物以較高的價格購買; 供應商之間的平衡等,分割了訂單。 合并采購訂單:多個采購訂單有共同的元素,可以組合起來與供應商溝通以獲得更好的價格,如供應商、倉庫(采購、調撥)、貨幣、買家、跟單員等。
還有后續的收貨、質檢相關的例外情況,也在采購訂單中處理,會在入庫部分描述后補充。
3. 貨物共享
上面說的是單證的流轉,下面說的是貨物的流轉。
根據多份采購訂單的預計交貨時間、供應商和目的倉庫分類,整合采購訂單。 商品就會出現。 所采購的商品及商品數量可以分為多個采購訂單,如圖:
如果是正常流程,兩份采購訂單收貨都可以完成請購單A和B所要求的貨物。在系統設計中,必須時刻考慮異常情況。 例如,由于供應商原材料短缺,采購訂單A無法在預期時間內完成所有產品B的生產,采購商更改了采購訂單。 分配給哪個請購單?
筆者看到有些系統解決方案是在采購訂單發生變化時更新采購訂單的數量。 但筆者認為這是不合理的。 請購單生成后無法更改,強制覆蓋原始記錄不利于后續追溯。 如果有操作,可以在采購訂單中進行更改,留下更改記錄。 如果因缺貨而產生爭議,如果采購記錄被覆蓋,會認為經營者采購量少,但保留采購訂單變更記錄可以說明問題是供應商的履約問題,而不是經營者的問題問題。

因此,系統在處理此類采購問題時,應解決請購單配貨的優先級以及每個請購單的配貨數量。 因此,筆者建議在采購過程中,預計到貨時間或者手動標記緊急優先級,當出現缺貨問題時,可以分配給優先級更高的采購訂單,未完成的采購訂單可以重新生成作為待處理的采購訂單。
2. 供應商供貨 1. 交貨計劃
1) 流程
買家向供應商下采購訂單后,供應商根據生產計劃和買家確定發貨計劃,供應商或買家將發貨計劃錄入系統(具體操作取決于供應商的系統是否與ERP相連以及雙方合作的方式)。
2)交貨計劃與采購訂單關系
一個采購訂單中的商品可能會被分成多個批次的商品,發貨計劃會注明本次采購分為多少批發貨,每批商品的數量和發貨時間。
采購訂單時間是所有貨物的預計到達時間,交貨計劃時間是每批貨物的到達時間。
2. 供應商預篩選
這個鏈接是沒有必要的。 預檢驗是為了防止貨物到達采購方后才發現質量檢驗問題。 為了安全起見,供應商在交貨前進行質量檢查。
供應商的預標簽服務也提高了采購商的效率。 買方向供應商提供產品和包裝盒標簽。 供應商貼標簽后,采購商可直接按箱收貨、發貨,無需額外處理。 。
3. 采購追蹤
供應商發貨后,會向買家提供物流追蹤號碼,提醒買家發貨,買家可以據此進行物流追蹤,準備收貨。
三、入庫 1、貨物到達倉庫
標記一批貨物到達倉庫,與送貨司機完成貨物交接。
2. 驗收及保管
1)倉單
接收方根據存儲順序執行接收動作。
倉儲訂單由采購訂單自動生成,一張采購訂單只會生成一張倉儲訂單。 但一個倉儲訂單可能會根據收貨情況分為多個批次(批次自動生成),每批次預計到貨時間和數量以發貨計劃為準。
2) 流程
這個時候可能會出現收貨異常的情況。 例如,如果貨物未按預期時間到達、貨物到達時間超過預期時間、或者貨物到達時間少于預期時間,收貨人需要向買家報告異常情況。
3)采購處理異常
預計時間未到:確認供應商是否可以繼續供貨,如果不能,則強制完成采購訂單。
到貨數量超出預期:采購商需要確定多余的貨物是入庫還是退回→如果是退貨,需要注明責任方是供應商還是我們→如果是我們,采購訂單變更,產品數量和總金額更新; 未付款單據可以直接更新采購訂單,已付款單據需要添加新單據來請求付款。
到貨不及預期:采購商需要確認倉庫是否需要繼續等待供應商供貨→如果供應商繼續發貨,需要明確發貨時間和數量; 如果終止交貨,則可以強制剩余未付款的貨物完成采購訂單流程; 如果您已經付款,則需要與供應商溝通退款。
3、質量檢驗
質檢是可選的,商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配置。
1)質量檢驗單
質檢人員根據質檢單進行質量檢驗動作,質檢單主要包括確認的送檢數量和實際的質量檢驗總數,包括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數量。
質檢人員還可以通過查看產品信息了解該產品的質檢項目以及對應的質檢內容。
2)采購處理異常
如果在質檢過程中發現有缺陷的產品,質檢員需要向買家報告質檢異常。
如果發現有缺陷的產品,買家有4種方式處理:
退貨:倉庫掃碼將貨物退回給供應商 換貨:倉庫掃碼退貨,采購訂單生成新的發貨計劃,倉庫掃碼生成新批次,將不良品放入再次倉庫:買家與供應商溝通優先采購,倉庫將貨物存入不良品區并銷毀:確認費用責任方后銷毀。 4. 上架
1)確認貨架位置
①確認分區
根據貨物性質確認分區:標準品、次品、退貨、中轉。
根據庫存類型確定放置揀貨區還是倉儲區:這兩類分區是B2C電商的特點。 電商中有很多SKU。 揀貨區一個貨架可容納多個SKU,提高揀貨效率。
②確認倉庫位置
如果貨物不是第一次進入該倉庫,您可以直接使用系統推薦的貨物存放位置。
確認該倉位是否有空位:系統根據倉位長、寬、高(體積)和貨物體積,確認當前倉位是否可以繼續上架。
注意:一個倉庫可以包含多個分區,一個分區可以包含多個存儲位置。
2)在貨架上
電腦通過手動輸入或使用掃碼器/PDA輸入SKU碼/箱碼和對應的倉位碼,將兩個碼綁定即可確認貨架。

全國服務熱線

在線客服